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0208)

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2022年,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落实“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45.5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亿元、增长6.9%(全省排名第一);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全省排名第一),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全省排名第一);高技术制造业投资305.7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1972.6亿元、下降8.8%;房地产开发投资757.2亿元、下降3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下降0.3%;外贸出口1928.7亿元、增长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4亿元、增长1.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万元、增长2.6%;全年珠澳口岸出入境9706.3万人次(占全国出入境人数83.9%),日均26.6万人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完善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形成支持服务事项清单,积极配合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积极承担共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的重大任务,推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全线贯通,十字门隧道主体贯通。推动“澳车北上”落地实施。加快打造珠澳医疗健康服务合作平台。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全市新增港澳资企业1775家,港澳居民在珠海就医18.5万人次、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增长50.6%(总数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增长8.2%(总数5.3万人)。开通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在线办案系统。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入选中国年度改革案例。
    工业强势挺起经济发展脊梁。着力引项目、抓建设、促投资,工业发展逆势上扬,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56.6亿元、增长7.3%。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17.6%提升至30.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3家(总数1683家),79家企业进入广东省制造业500强(数量全省排名第二)。供应工业用地9500亩,是上年的2.5倍。工业用电量增长2.2%(珠三角排名第一)。
    全面实施政府流程再造。紧扣“流程”服务“目标”,制定政府流程再造“十条”,出台重大项目落地标准化流程,推进“双容双承诺”“拿地即开工”。优化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建立市级企业服务综合专班。进行“一照通行”试点改革,40个涉企审批事项实现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415个集成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
    着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出台实施助企纾困“39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143条”。成立项目谋划储备工作领导小组,谋划项目1026个、总投资5800亿元。推动重大项目大提速,完成投资1439亿元,为全年计划的125%。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9.7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3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9%,占GDP比重12.1%。新增上市企业3家(总数46家)。落实扩大进口、开拓市场、出口信保等多项稳外贸扶持政策。跨境电商进出口223亿元,增长60%。加大市场主体纾困力度,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89亿元(相当于全口径税收收入的近两成)。
    (二)聚焦“产业第一”,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大力建设5.0产业新空间。把政府的服务、国企的担当和企业的发展、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创新招商载体,按照“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五大要点,探索建设5.0产业新空间,目标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新建1000万平方米,改扩建、提升1000万平方米)。上半年5.0产业新空间全面铺开建设,已开工项目35个、建筑面积821万平方米。为了建好5.0产业新空间,各区和格力、华发、大横琴三家国企日夜奋战,工地万马奔腾,在年底建成451万平方米。坚持“建成即招满”,至年底签约租赁面积647.5万平方米(其中定制化厂房占27%),协议投资额580.8亿元,成功引进耀灵时代、纬景储能等一批优质项目。
    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认真执行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守好19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实施“园区投入倍增”工程,全年对园区的道路、水电等配套总投入196亿元,增长1.97倍。建立完善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推动土地整备攻坚,整备产业“熟地”62块、面积8085.8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8.8平方公里、闲置土地3.8平方公里。
    实施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的链长制,产业集聚实现新突破,“4+3”产业集群产值4182亿元、增长13.5%,其中,新能源增长81.8%、高端装备制造增长13.1%、精细化工增长11.3%。“一盘棋”统筹全市招商工作,设立市招商署。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8个、增长307%,计划投资2689亿元、增长122%。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63个、计划投资1522亿元。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4个。
    推动产业发展强核赋能。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2304家、增长1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增长2倍。新增省重点实验室3家、省新型研发机构5家,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启动建设期考核评估“优秀”。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排名从第185位上升至第60位,珠海高新区全国排名从第19位上升至第17位(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一)。优化实施“珠海英才计划”,15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全市人才总量突破85万人,积极承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中国(珠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入运行。
    (三)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构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积极拓展珠港跨境运输合作,港珠澳大桥跨境货车接驳能力提升至1500车次/天,日均跨境货车实现“倍增”,增加开通冰鲜禽肉供港通道,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值2700亿元、增长96%。促进大桥延长线重要节点联动发展,开工建设粤港澳物流园、港珠澳贸易全球中心仓,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部分投入使用。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获批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高栏港综合保税区4个月内完成419万立方米填土任务,顺利封关预验收。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十大会展地级市,获评“商务吸引力领军城市”。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9个方面66项改革任务,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前列。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为国企增资,增强国企实力,激励国企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方面承担更大责任。市属国有企业积极作为,围绕布局产业新赛道,“以投促引”项目30个、总投资82.2亿元。深化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大刀队”,推进事前绩效管理改革,节约财政资金72.1亿元,财政透明度排名全国第七。组建珠海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出台珠海市学校建设基本规范。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物业资产核查工作。加强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建设,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17个领域业务、40个场景实现一屏全观、协同治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金湾区率先放宽产业工人入户条件。构建“金融三张网”(金融“血管网”“信用网”“法治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增长78.9%(增速全省排名第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合作,与南京审计大学共建的珠海市地方金融风险监测中心挂牌运作。
    (四)推进交通提升,“三大战略通道”建设全面提速
    完善对外通道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构建全市域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深港的快速交通体系,推进三大战略通道建设,研究梳理14个对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战略通道相关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562.7亿元。聚焦“货运提升、港铁联运”目标,全面改革广珠铁路经营管理机制,推出“广珠铁路热点连接计划”,全年货运量1432万吨、增长12.6%。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具备全线开工条件。
    畅通市内主干路网。香海大桥正式通车。建成南屏二桥、环屏路、金琴快线北延段一期等项目,兴业快线北段主隧道、菱角咀隧道全线贯通,鹤港高速二期控制性工程鸡啼门特大桥和卫东隧道贯通。金海公路大桥主跨合拢,珠海隧道进入盾构施工阶段,珠机城际二期桥梁、隧道以及井湾站、三灶东站主体工程完工。开工建设香海大桥西延线。唐家港码头客运站、香洲港客运码头改扩建主体工程完工。
    系统治理交通拥堵。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一点一策”整治学校、医院等周边拥堵路段,新购置公交车150台,开通24条“勤学专线”和11条“勤业专线”,新建人行立体过街设施10个,打通断头路、半幅路28条,新增停车位10万个(比上年增长7.8倍),市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在高峰时段拥堵现象得到缓解。
    (五)提升功能品质,珠海城市名片进一步擦亮
    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做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出台支持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加快规划建设斗门与金湾快速连接线。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完成“三旧”改造面积106万平方米,新增老旧小区改造面积105万平方米,完成370栋老旧小区楼本体改造,开工加装电梯220台。为170个老旧小区加建燃气管道。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完工13个,新开工7个。建成市粮食物流交易中心、香洲区新粮库。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高水平举办第二届珠海艺术节、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首届珠海时尚周等活动,持续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巩固生态环境优势。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珠海实践五年实施计划,谋划项目183个、总投资519.7亿元。把“十四五”五年的污水管网建设任务压缩到一年来做,新建改建污水管网612公里、增长98%。开展“美丽园区”污水零直排试点建设,完成48条问题河涌治理。开展VOCs深度治理等空气质量提升项目,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建成一批固体废物、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土地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超额完成东澳岛东澳湾、桂山岛海豚湾等海岸线、重点海湾修复工程,三角岛生态修复项目入选省十大范例。
    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与15家主办单位和相关单位紧密合作、无缝对接,办成了一届规模盛大、亮点纷呈、安全顺利、世界瞩目的航空航天盛会。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签约各种型号飞机549架、较上届增长245%,贸易成交398亿美元、增长2.2倍。与中央电视台合作进行航展六天“全程直播”,海内外媒体广泛传播,全网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10亿次。积极传播航展文化,举办嘉年华系列活动,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航展摄影大赛。
    (六)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
    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规划建设1250亩的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高质量举办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斗门)、首届中国“年鱼”产业大会,乘“丰收节”东风,全年鲈鱼产量达16万吨,价格增长14.6%,养殖户增收25.3%。提高种粮扶持标准,粮食播种面积8.2万亩、增长10.3%,粮食总产量3万吨、增长5%。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8亿元,增长7.5%。
    海洋海岛有序开发。海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桂山岛海水淡化厂、外伶仃岛水厂,投入使用东澳岛新码头、万山岛客运码头、三角岛码头,开工东澳岛南沙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产业,新增一批深水大网箱,建设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成功举办2022年“万山论钓”大赛。“公益+旅游”开发模式的三角岛项目试运营。
    乡村环境持续改善。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公路55公里,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光纤入户114.5万户,完成30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全部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80%自然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实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15个圩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6个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乡村治理稳步推进。实施“村村有物业”计划,全市122条村集体总收入增长8.9%,其中排名最后的十条村总收入增长68.2%。完成金湾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全国先行试点工作,推进斗门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乱占耕地住宅类房屋整治全国试点工作。7个村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做好省内产业帮扶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落实对口贵州遵义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米林农场和重庆巫山县,全国东西部协作考核连续4年获评“好”的等次,省东西部协作成效考核获评“好”的等次。
    (七)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6%。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举办“2022珠海引才高校行”、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面向珠海产业工人,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百万行”(政府资助组织培训全市100万产业工人)三年行动计划,深度嵌入珠海市情、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职业技能等课程,累计培训35万人次。创业孵化基地孵化企业(项目)4999个,带动就业4.3万人。
    公共服务供给快速增加。加快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珠海“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实施“学校建设投资倍增”计划和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组建20个优质教育集团,新建改扩建38所学校,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2万个(高中学位3000个,义务教育学位20650个,幼儿园学位8190个)、增长21.9%。与北师大合作在21所中小学(重点是金湾区、斗门区的薄弱学校)开展“基础教育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区区有名校”工作,在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新打造9所初中名校,新引进名校长14名。实施职业教育“行行出状元”工程,举办首届“行行出状元”大赛。统筹推进健康珠海22个专项行动,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二期开工建设。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市养老中心正式运营、总床位1100张,建设20家普惠婴幼儿托育机构。市民服务中心、香山文化中心建设顺利推进。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荣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险参保775.6万人次、增长7.8%。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困难群众低保标准至1180元/人/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至1888元/人/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追加至720元/人/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院全覆盖。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2万套。
    (八)坚持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高效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面对疫情多点、多源、多链交替叠加的考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坚持“前、早、防、细、快、灵”,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全面优化围合式管理,实施分布式核酸检测,确保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密而不漏”、社会面“疏而不漏”,努力减少核酸检测对群众日常生活、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有力有序应对69次本土疫情冲击。珠澳联防联控机制高效运转,全年24次动态调整珠澳口岸通关疫情防控政策,支持澳门成功抗击“06?19”疫情,派出643名核酸采样队员,保持对澳生鲜物资供应及时、优质、充足,有效保障了澳门生产生活平稳运转,充分体现“珠澳一家亲”。开行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9000班次、运送旅客16.6万人次,为旅客提供健康驿站、隔离酒店服务9.6万间次。扎实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顺利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加强医疗救治资源统筹,全市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建立“医院包镇街”“科室包社区”“专家包患者”等工作机制,每天数百名专家下沉到社区、学校、企业。对布洛芬等退热类药品销售全面实施“定点、限量、拆零、限价”,有效缓解了广大市民对“治疗难、买药难”的焦虑情绪,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深入推进平安珠海建设。实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着力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数下降24.5%、死亡人数下降39.1%。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省级药品安全责任考核获评***级。完成自建房安全排查15.5万栋。开设出租屋逃生窗、配备逃生设施27.1万户。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点33处、内涝点30处。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洪水和台风等灾害。全市违法犯罪警情数下降18.8%。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投入专项资金3.5亿元,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5517个。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进行评“星”管理,开展13个无物业小区管理试点工作。出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建成24个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75个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实现“双百工程”全覆盖。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新增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9个,连续5年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优秀”。推进行政复议“全城通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91.8%。有效化解一批重复信访积案难案。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统计、民族、宗教、外事、对台、港澳、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人防、地方志、档案、气象、供销、流渔、慈善、工会、红十字会、信访维稳、海防打私、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珠单位,向驻珠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珠海改革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3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我们清醒认识到珠海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短板: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发展普遍面临新的挑战;澳珠极点的辐射带动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5.0产业新空间配套设施建设有待提速,“4+3”产业集群规模还偏弱偏小;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安全生产有效监管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快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努力实现更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珠海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落实“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