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读后感100字,朱自清散文精选读后感100字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100字,朱自清散文精选读后感100字

擦干血泪志圆梦——

毛兴国散文集读后感

作者 严光星

读了宁夏中宁县退休教师毛兴国的散文集后,我的初步印象是:毛兴国是教师队伍中的张海迪。他的散文集以质朴自然和比较优美的文笔,尽情展示了他个人努力“做好人、讲好课、读好书、写好文、留好名”的圆梦历程,给正行走在成人、成才、成业路上的广大青少年和残疾人上了一堂鲜活、真实、励志奋进的好课!

站在人类历史的制高点看,人生如星空浩瀚,似江河宽远。英雄人生、平凡人生、苦味人生、幸福人生、突围人生、笑傲人生、富贵人生、贫困人生、垂直人生,磨难人生的故事丰富多彩,命运变化莫测。值得深思的是,我们许多人对人生现象还缺少精准透彻的深层剖析与辩证对待。令人忧虑的是,许多人对人生的感悟还处在“慢车道”状态。如杞乡的枸杞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了有几棵“野树”变成了杞红天下的繁荣果园。而许多人的整体素质相对枸杞成长史却有慢速之感。尤其是当代社会中“高文凭、低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啃老族、图享受”的社会风气难以减弱。怎样加快形成更美的人生风景线,便成了我们立足当代,走向未来的重大课题。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中,考究毛兴国的散文集,就包含“一叶知秋”与“一花悟园”的哲学智慧和宏观思维。

毛兴国1959年11月出生在杞乡农家,从小与田野结缘。吴忠师范毕业后当了教师,本想在平凡人生中走进夕阳红。30年前的一场车祸,使他变成某些短视眼中的“毛瘸子”、“毛傻子”与“毛废人”。教师变成了看门人,以后又成了“跪爬着练走步”、“第二次学骑自行车”的“老弱童”。在一系列的打击与嘲笑中,便发愤读书与练习写作,经过30年的生活沉淀与近四年的艰辛“爬格”,在出版社与朋友的关心帮助下,终于出版了这部纪实性的人生专著,这会引起人们对“五好人生路”的思考与感悟。

开篇之作《追忆父亲》,从展示父亲那一辈人经历的苦难和创业立家的人生画卷,意在开启了他个人的人生之路和留下他擦干血泪志圆梦的历史伏笔。而对上学、回乡、当教师的回顾,又为他后来冲过苦味人生这一难关做了铺垫。而遭车祸的人生骤变,成为他最闪光的人生亮点。他1992年4月出车祸后,颅脑受伤,导致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站立不稳,头疼头晕、四肢乏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症状。在医院里抢救了近一个月才有了意识和模糊记忆。出院后,命运一落千丈。他有一段文字写得十分真实质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医生嘱咐我要加强功能锻炼。我起初在自家的院子里锻炼,生产队的打麦场就在我家附近,场地大而且平整。妻子每天把我扶到麦场上,我在麦场上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先是在麦场上打滚,爬着走,跪着走,拄着拐杖站立行走。每天在打麦场上锻炼,不仅可以扔掉拐杖摇摇晃晃,一瘸一拐地走路了,而且开始试骑自行车。先是推着自行车走,几天后,把车座放低跨上自行车,妻子在后扶着防止摔倒,第二次学骑自行车。能骑自行车了!我的心情大有好转。每天在麦场上练习走路,骑自行车锻炼,在家听录音机,跟着广播大声读,先读短句,后读长句,加快语速,反复重复一句话,再读短文,读一会汉语再改读英语,背诵单词,锻炼恢复语言功能、记忆功能。由于手指不灵活,做捡豆子康复锻炼。通过一系列功能康复锻炼,我的肢体等功能有了很大恢复改善。”

更为难受的是他的妻子,以泪洗面还要扛着铁锹去淌水种枸杞,遭别人冷眼。年幼的女儿出去玩耍,遭人嫌弃,哭着跑回家。面对这种悲惨现状,他哭过、恨过,自杀过,但终究还能擦干血泪直面人生,步入了“做好人、讲好课、读好书、做好文、留好名”的人生修炼之路。

他要过的第一关是做好人。如何将“毛废人”再变成“毛好人”,需要在生理与心理上进行调理。他给自己开了一副“七味药方”:静下心来回忆父母的苦难日子与良好家教,让自己在迷茫与悲伤的心田里长出一棵向日葵;睁大双眼看着年迈多病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的泪脸和期望的目光,挺起自己担山挑水的好汉肩膀;躺在床上在脑海中演示亲朋、父老乡亲和一队一队远道而来的学生看望自己的情景与抢救自己生命的大夫,直起感恩图报的腰杆;站在夜晚冷静思考他人的嘲笑与打压,迈开双腿、穿破黎明去迎接朝阳;早起晚睡多读几遍励志警示语,从成功者的身上找到能照亮自己的“一面人镜”;马上行动,放掉“废气”变“朝气”,选准突破口,立即进入攻坚战;持之以恒,以滴水穿石的硬功夫步入新境界,顽强而又智慧地展示自己的创新形象。正是这“七味药”的功效,毛兴国有了三个动人的细节:从爬跪练走步到第二次学自行车获得成功,从一小时写不出一百个字练到后来能写七八百个字;从出院半年后只能读文章练到了读写文章常态化。这就启示我们:要将废人变成好人,就要像家乡的一棵根不死、身不歪、枝不乱、花不暗、果不轻易落的枸杞树,不断地修复与完善,最终绘制出“苍天给我一块地,万绿丛中一串红”的美丽景致。

他要过的第二关是讲好课。他在几篇散文里记述过,他年少爱师,青年为师,一生敬师。他是一位乡村中学英语老师,从教40年,除了上好学校安排的正常课时以外,起早贪黑,甚至牺牲周末休息,不计报酬给毕业班学生上辅导课。出车祸后不能站着讲,只能坐着凳子上课。他在文中记述:“我落难后恩和中学英语教师少了一位,一个年级的英语课无人上,临时请了一位刚毕业的高中生代课,学校领导着急,家长、学生期盼我早日康复回到学校。‘天留我才必有用!’我引以为荣,有了精气神。我不顾自己身体残疾,没有请求校领导的照顾,也不希望他人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对待。1993至1994学年开学,我又满工作量接任了初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和英语教研组组长,做班主任工作。我校新任校长毛兴嘉(本家族兄弟)和新任教导主任田兆铭(挚友)上任不久来我家看我,谈到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用制度转变校风,向管理要质量——‘振兴恩中’的话题,我以多年的职业操守和对两位新任领导兄弟朋友工作的支持,明确表态:‘服从领导,遵规守纪’,‘奖罚分明,一视同仁’。1994年中考,我校张志业老师担任的政治学科成绩高居全县第一名,我所任的英语学科成绩进入全县前八名,排在政治学科之后,是我所在的恩和中学第二位的较好成绩。在做班主任工作方面,我所带的班在我校同年级乃至全校都不差。在本校多次举行的各种文艺、体育等教育活动中,无论集体还是个人项目,我们班每次都拿奖。之后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听我这位‘板凳教师’的公开课,我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不进则退’和‘天留我才必有用’的名言,以较好的教育教学成绩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和家长的肯定称赞”。

毛兴国不只是过了“讲好课”这一关,他不满足于做个“教书匠”,他的目标是要做一位学者型的农村中学教师。他在“天留我才必有用,严谨治学苦修炼”一节中坦言:不但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担任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做好班主任工作,而且勤学苦练,钻研业务,2005年在全县教师中较早地通过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即word 97、Windows 98、PowerPoint 97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根据教育的发展确定自己的教研题目,在教育教学中反复实践总结,完善提高。他严谨治学结硕果:论文《遵循规律,寓德于教》在1996年全县文科论文评比中被评为中学英语二等奖。在1998年中宁县素质教育论文评选中,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被评为一等奖。《适当集中打埋伏,反复循环滚雪球——谈谈学习张思中教学法的体会》和《用喜闻乐见的歌诀进行学法指导》两篇论文,经评审有一定实用与推广价值,入选有国家级出版社(北京学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当代教育教学论文集锦》一书中。《班集体目标建设分层次管理再探》2002年被评为吴忠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该成果在宁夏第七届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被评为二等奖。他撰写的《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其教育对策探讨》两篇论文,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吴忠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奖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2003年另外两篇论文《在新课程中教师怎样导》和《让整堂英语课都动起来》,分别在《宁夏教育》和《宁夏教育科研》杂志上发表。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处于较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还很闭塞。但从毛兴国一连串获奖和发表的论文题目就可以看出,他作为一名教师的人生追求与梦想。

回顾这一段岁月,毛兴国认为,正是严谨治学苦修炼讲好课的这些生活磨炼,给了他心灵的安慰和能量的释放,才有了后来的这部散文集。他认为,讲好课是一种道德职业,更是一种良心的输出。其本质就在于付出与奉献。其过程就在于学习与修炼。放大看,大千世界中,每一个人既是听课者,又是讲课者。只是讲台与场合不同而已。讲好课一定要记住这样一个哲理:人生如桥,度过路人也完善了自己。

他过的第三关是读书关。车祸前,他喜爱读书,尤爱读成功人生的文章。车祸后,头脑受损,读书吃力。在讲课与别人的交流中,其智商与情商几乎降到了“低八度”。对此,他不言败。他除了业务时间读书外,还参加培训班,大讲堂之类的社会活动,仔细寻找读好书的方向与方法。历经近5年的摸索,他终于找到了读好书的“三宝之法”:“读书定位法”——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信息,确立自己读书的目标,内容与重点;“读用结合法”——边读书边用书,读用结合,注重实效,便有加法甚至乘法的效果;“进出和谐法”——让书走进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灵再去感悟和丰富书的信息,让读好书上升到“好读书”的另一个层面。正是这“三法”,使他灰冷的心温上升。他读哲学,领悟天地之道的运行规律和辩证现象。他读医学,首先救治与调理自己,同时也帮助别人弄懂医学知识。他读心理学,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梳理能力与释放能力。他读文学,加快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创作能力。正是读好书让他大彻大悟:天下间有许多引人入胜,美不可言的聚餐。而读好书则是人生中永不退休的精神聚餐。读好书中,不仅有“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等喜事,还蕴含着妙不可言的“救心丸”、“壮阳丹”和“治心宝”。

他要过的第四关是写好文。在几篇散文中,他记述了自己写好文的经历。未出车祸前,他只想当个好教师足矣。正是“车祸悲剧”,点燃和激发了他的作家梦。起初,他不敢言称著书立说。正是遭受欺凌和嘲笑的恶作剧,反弹起他沉压已久的顽强个性,开始试着练写作。出书前,他发表了多篇文章,有散文、小说、诗歌和调研报告等,获过省市级奖。对于中外名家散文,他格外喜爱。对于鲁迅的《夜颂》,郭沫若的《杜鹃》、矛盾的《白杨树》,朱自清的《背影》等散文名篇能熟练默写。他对散文缺少更深刻的系统研究。但他理解,一本有故土特色的优秀散文集,宛如杞乡的一幅风景画。它有长河东流的气势,有群山连绵的格局,有五谷丰登的布景,有枸杞红枣的特色,有沙枣花、桃花、梨花的巧妙点缀,有黄河古渡,鸣沙过雁,丝路驿站,现代村庄的自然衔接。也就是说,要有一种大格局、大手笔、大创意,才能真正写好一部质量上乘的散文集。毛兴国的聪明与悟性就在于自知之明,量力而行。他身体残疾,家庭困难,条件有限,不能做出高质量的“文化大宴”,也不能像“抬上就滚,端掉就冷”的钢筋锅做出“文化快餐”,他非常明智地选择了家乡绝活:老砂锅炖肉。将自己最熟悉、最感人、最刻骨铭心的生活阅历,变成一个老砂锅,将自己漫长而又平凡的人生片段压缩成“小火”,将自己的生活素材切割成一锅鲜肉,小火烧、细火炖,以慢工和硬工而见长,终于炖出了“一锅香肉”。也许这“炖肉”上不了大雅之堂,但能成为“百姓特餐”。

他过的第五道关是留好名。他在鸣沙中学读过书,听说过鸣沙过雁的典故。父亲曾对他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活着最主要的是要留个好名声。”后来,他又从《影响一生的名人故事》中明白,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能长久留下好名的并不是帝王将相与富豪巨商,而是演绎着一幕幕人生传奇的哲学宗师,军事政治家、科学发明家、文学巨匠、艺术名家、爱国英雄、时代名人等。老子孔子孟子等哲学宗师,因哲学思想而留下圣名,孙武诸葛亮曾国藩等兵法大家因军事才能而留下大名,蔡伦、祖冲之李时珍等科学发明家因学问卓越而留下贤名,屈原李白杜甫等文学巨匠因文学天才而留下盛名,王羲之齐白石、梅兰芳等艺术名家因艺术杰出而留下美名,岳飞戚继光郑成功等爱国英雄因精忠报国而留下威名,詹天佑谭嗣同、雷锋等时代名人因影响巨大而留下英名。毛兴国虽是一介凡人,但他要抹掉某些人给他戴的“废人”之名,在人间留下一个平常人所具有的善名。因此,在他的散文集里,都流动着交善人、做善事、修善心的气息神韵。面对疾病的命运低谷,面对某些人的欺凌,他一开始很愤怒,曾反抗,也无奈流泪。但最终还是让自己冷静下来,效法父亲留给他们姊妹的家训“柔能克刚”——以美化恶,以德报怨,充分表现了一个教师的道德情怀和长者风范。同时,他在几篇文章里都表达了感恩之心。为本书作序的杨森林先生,是宁夏知名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出版社总编辑、社长和文化公司董事长,出版过多部专著,是宁夏许多年轻作家和诗人的引路人和文学导师。也是毛兴国的人生偶像和仰慕的学长。毛兴国专写了一篇文章,回顾了他与杨森林的深情厚谊。毛兴国对于留好名有一个很精妙的说辞。他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需要给后人留下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对于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和残疾人而言,留下精神财富比留下物质财富更有价值。物质财富犹如泰山,高大而又坚实,但它毕竟缺少流动感。精神财富就像黄河,宽阔而又低流,但它流程更远,能滋润万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留好名是留给后人的一大精神财富,并且能释放更多更好的正能量、大能量、新能量、恒能量和雅能量。毛兴国自知自己能量特别有限,但他会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奋力而为,给人们留下较有价值的精神产品。这部书,仅是他的第一个梦。

毛兴国的这部散文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就他的现状与写作条件而言,已是来之不易,难能可贵。我相信,他的“五好人生路”,将会给更多人带来心灵冲击和人生感悟。如果再有贵人相助,也许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个值得期待和深思的“毛兴国现象”。

2022-7-29于银川海宝小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