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党课ppt+讲稿:41个关键词读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14000字,92张)

41个关键词
带你读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都有哪些亮点?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GDP)5%左右
报告原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解读:为什么定5%左右?
2020年—2023年,中国GDP实际增速分别为2.3%、8.1%、3%、5.2%。其中,2022年未能实现GDP增速目标,2024年的GDP增速目标与2023年目标持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对于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最新预测值多在4.5%至4.7%之间;国内机构方面,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于1月9日发布的《2024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预计,2024年全年GDP增速为5.3%左右。
在2024年2月多地的“新春第一会”中,主政官员的表态与实际措施已彰显地方政府“拼经济”的迫切性。广东、山东、四川等经济大省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包括前三大经济大省在内的10个省份将GDP增速目标数值设定为5%,17个省份将GDP增速目标数值设定为5.5%或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5%左右的GDP增速体现了既积极又稳妥的思路。积极的一面是,在去年GDP同比增长5.2%的基础上,今年再达到5%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大。今年继续提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体现了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活力的要求;稳妥的一面是,外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在增加,国内也面对多方面困难和挑战,所以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工作要做得更扎实,各项政策力度安排要尽可能大一些,一致性更高一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2022年和2023年的平均GDP增速低于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2024年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难度将比2023年更大。2024年是从恢复性增长回归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中至关重要的一年。为此,需要采取一揽子的政策措施,需要解决短期稳投资、中期稳大众消费、长期提高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中等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等问题。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今年要实现5%的GDP增速并不容易,这也说明了今年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当前稳经济重要的一环,就是稳房地产。从一二月房地产的销售情况看,稳房地产市场的压力还不小,需要更多的政策措施出台。同时,今年政策将在生产设备更新、居民生活汽车家电更新等方面发力,这些方面的效果也需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报告原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解读:当前,先进计算技术、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等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正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新质生产力强调以创新为主导,正契合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各界深度合作。国家层面,需要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完善科研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等。企业层面,需要发挥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和主体地位,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完善高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主体活力。
关键词: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报告原文: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解读:“超长期债券”一般指10年期以上的债券。历史上我国发行过15年期、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四个期限的超长期国债。当前国债发行市场以30年和50年的期限为主。发行超长期国债体现中央加杠杆稳定经济、更好统筹发展的决心。同时,以超长期特别国债来匹配相关中长期项目的建设需求,有助于缓解地方的偿债压力,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关键词: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
报告原文: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
解读:近年来,随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扩大,地方债务风险日益凸显。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此后在财政部等部门的推动下,20多个省份相继发行了约1.4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偿还存量政府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风险的作用。
2024年,一揽子化债方案的进一步落实,将有助于系统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同时也意味着全面系统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速度正在加快。政府工作报告中“妥善”和“严防”的提法更是将对待存量债务风险与新增债务风险的要求予以明确。
关键词:赤字率拟按3%安排
报告原文: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
解读:2023年初制定的财政赤字率目标为3%,因为2023年四季度增发特别国债,赤字率到3.8%。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但是财政支出的绝对额相比2023年预算增加1800亿元,依然符合积极财政的政策预期。
关键词: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为1200万人左右
报告原文: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解读:1200万左右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目标与2023年目标持平。过去三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均超额完成目标,分别达1269万、1206万、1244万。
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1170万,再创历史新高。叠加超300万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与外出务工农民工增量,意味着2024年就业总量的压力仍然存在。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针对促就业提出多条举措,包括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等。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报告原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解读:作为反映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指标,2023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整体低位运行,四个月出现负增长,其中10至12月连续三个月负增长。2024年1月CPI则为同比下降0.8%,创2009年9月以来最大降幅。价格低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预计2024年价格会温和上涨。
招银国际发布的报告预计2024年CPI增速为0.7%;信达证券表示,总体来看,今年CPI向3%迈进有阻力,2024年CPI或先向着1%迈进;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受政策促进消费需求释放和低基数效应影响,CPI整体处于回升态势,消费品价格方面存在一定压力,服务价格方面则主要取决于需求恢复形势,预计2024年CPI同比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约为0.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3%的CPI涨幅突出体现了政府在今年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明显改变需求不足状态的决心,预计未来工作力度也会比较大。3%的CPI涨幅给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操作留出了较大的空间和回旋余地,这表明今年在扩大内需,扭转需求不足方面要下更大的力量,要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所以3%左右的CPI涨幅目标是非常积极、非常令人鼓舞的。
关键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报告原文: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解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提高了43.1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
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庞大的内需市场是客观存在的。未来将如何促进消费更稳定地增长,从而持续拉动经济增长?首先,要促进收入增长,没有收入基础,老百姓就不敢消费;其次,要丰富消费的供给业态,消费领域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技术能够激发和满足消费新需求,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新动能;第三,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市场的堵点、断点,降低商品和服务在各市场之间的流动成本,让经济更好地循环起来。
关键词: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报告原文: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这一提法,为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任务指明了方向,回应了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各方对当下资本市场的关切。去年以来,A股市场如何走出低迷行情的轮回,引起热议。新春上班伊始,证监会便召开了十余场系列座谈会,也让市场各方对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的履职和A股市场有了新期待。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最关键的一步是从制度入手,继续大力推进长期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健全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法治是市场稳定的基石,唯有通过长期、稳定、透明的规则制度,带给市场透明的预期,才能让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关键词: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
报告原文: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解读: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这也是金融管理部门在202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均在其2024年工作会议中对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出专门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一部分,也是以金融稳定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要求。
关键词: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
报告原文: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
解读: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挑战下,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出现下降,同时杠杆率出现攀升,信用风险暴露加剧,民企债信用风险抬升。投资者对民企及其债券的信任度下降,导致民企的融资环境恶化,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持续存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提高民企贷款占比和扩大融资规模”,尤其是下沉到个体工商户这些经济的“毛细血管”,更进一步从政策上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将提振债券市场投资者对民企的信心。
关键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报告原文: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解读:我国制造业已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但同时还面临着基础制造工艺设备、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进口依赖度高、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补短板指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如基础材料、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领域,积极应对“卡脖子”风险,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规模化应用创新成果。拉长板则需要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巩固如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而造新板则需要在诸如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信息、氢能等未来产业进行前瞻布局。
关键词: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报告原文: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解读: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外商投资能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外商投资是衔接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枢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改善外商投资营商环境,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制度,才能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制度保障;才能广泛利用全球资源,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全社会收入水平;才能更好强化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避免脱离全球供应链体系,稳定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为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奠定基础。
其中,在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资质许可、注册登记、上市融资、税收和合规补贴的激励政策、开业条件、服务价格等具体方面,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平等对待国内外所有企业、个人及投资者的知识产权。依法依规高效解决外资企业关心的问题,只有真正落实好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才能给予外资企业更大的投资信心。
关键词: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报告原文: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解读: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预期,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公平竞争,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此前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也明确要求要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款项。
破解企业间相互拖欠的“连环套”问题,央企国企带头偿还的示范意义显著。此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的问题也必须紧急解决。而实现实质性清偿,将政策支持、统筹调度和监督考核纳入长效机制,才能长久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期过长、清欠难度大的问题。
关键词:做强做优主业
报告原文: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
解读:过往一直强调的“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为“做强做优主业”。这或许意味着国企发展改革的导向出现部分调整,防止盲目求大。
经过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已经成熟定型。因此,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围绕国家使命,更为强调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求切实发挥国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认为,上述要求会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升,杜绝“纸面改革”“改革空转”,切实解决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锻造一批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1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