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篇)关于本年度主题教育政绩观素材汇编

关于本年度主题教育政绩观素材汇编
(32篇)

目 录
1.盛玉雷:
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1
2.中共青岛李沧区委党校刘新华:
党性锻炼是培塑年轻干部政绩观的有效途径 3
3.徐国亮:
党性与政绩观:内在关联及现实图景 6
4.人民智库:
调查报告:当前年轻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2022) 14
5.许乐:
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19
6.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少谷:
践行正确政绩观守好民心 22
7.人民日报评论员: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25
8.纪轩言: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27
9.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吴传毅: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0
10.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王婧漪:
浅谈正确政绩观的树立 37
11.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张惠:
树牢正确政绩观 走好为民初心路 42
12.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特

约研究员陈琪:
树牢正确政绩观 45
13.张洋:
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 47
14.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马奇柯: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49
15.江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玉香: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55
16.象州县县长韦涛: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57
17.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综合二处副处长林国平:
练就干事创业硬本领 58
18.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司长赵增连: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60
19.柳菲絮: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关键着力点 63
20.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66
21.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鄯爱红: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须转变思维方式 73
22.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党建研究所)副主任贾锡萍:
树立正确政绩观 谨防“政绩后遗症” 79
2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丁小溪:
树立正确政绩观 用实绩交出优异答卷 83
24.呼和浩特日报记者阿柔娜:思想铸魂 实训赋能 实战攻坚 呼和浩特实施三项行动着力教育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85

25.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利涛:
***政绩观重要论述的逻辑进路、内涵意蕴与实践遵循 87
26.任红禧:
校正“跑偏”的政绩观 100
27.刘建军、耶旭妍:
新时代政绩观的理论阐释 103
28.林文俊、陈一收: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逻辑与科学把握 113
29.纪轩言:
用坚强党性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 122
30.苏州干部学院基层干部教育研究所吉永峰:
正确政绩观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 124
31.人民日报记者张毅:
总书记这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 130
32.中共邵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龚红果:
组工干部要带头践行正确政绩观 141

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盛玉雷
(2023年5月26日)

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困扰千年的干旱问题,河南安阳林县数万人民,用近10年时间,在太行山腰生生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定名“红旗渠”。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不久,***总书记来到红旗渠纪念馆,感慨“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一渠清水润泽一方,造福万千百姓,在时光的沉淀里收获口碑。红旗渠的修建,生动诠释了“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潜绩和显绩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强调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指出“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显功看得见、摸得着,折射雷厉作风;潜功不显山、不露水,但关涉长远。显功与潜功辩证统一,标注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崇高境界。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深刻认识到潜绩和显绩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少显绩之“显”,正是因为聚焦解决群众之“急”、发展之“难”。比如,污染防治攻坚战迫在眉睫,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反腐败斗争重拳出击, 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有动真碰硬的意志;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要有说干就干的觉悟 实践中,一些领域的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百姓呼声高、反映强烈,必须马上就办、办一件就要成一件、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把显功、显政、显绩做到群众心坎上。对于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上,不回避、不躲闪,以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潜”是“显”的基础,“显” 是“潜”的结果。对于那些事关长远、事关基础的任务,“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就要扎扎实实、稳步有序推进。这些工作不显山露水,政绩也并非一目了然, 但有助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长足进步,更是真正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体现。新时代这十年,从长江大保护共促“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再到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无不是长期潜功、潜绩累积而成。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些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立竿见影。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克服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的心态,甘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多做打牢基础的事,多谋泽被后人的事,方能积潜功为显功、化潜绩为显绩。
***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 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 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一件一件抓落实,让群众看到变化;一张蓝图绘到底,积小胜为大胜,这样的政绩才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党性锻炼是培塑年轻干部政绩观的有效途径
中共青岛李沧区委党校 刘新华
(2022年11月17日)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党性锻炼,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是引导年轻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党性锻炼;年轻干部;政绩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重中之重。年轻干部的政绩观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未来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我们应通过党性锻炼这一有效成效的途径进行培塑。
一、党性和正确政绩观的关系
***总书记强调,“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而言,最大的政绩就是为民造福。正确政绩观是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的综合体现,是年轻干部党性的集中表现。
***总书记在2022年3月15日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这点出了党性和政绩观的本质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二者统一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实践。
二、正确政绩观是年轻干部党性的外化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立身、立业、立言、立德”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干部的政绩,它涵盖了价值取向、素质能力、政治品格、为政之德等诸多品质。
1.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源于党性
为谁创造政绩?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它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

党、一个政权性质的经验交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价值取向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影响着年轻干部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唯有把为人民造福作为价值取向, 才能创造出好政绩、真政绩。
2.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源于党性
***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首要条件是具备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所以理想信念坚定与否是青年干部能否取得政绩的基础。具体在实践中,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始终要绝对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
3.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源于党性
毛泽东说:“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坚持实事求是,既具有鲜明的党性立场,又具有坚实的科学性基础。年轻干部在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善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这是缺乏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也是“本领恐慌” 和党性基础不牢的问题。因此必须深入基层,找出问题和矛盾产生的原因,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实践出真知,只有躬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真实的德行智慧和能力。
4.堪当大任的素质能力源于党性
强大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其中,理论素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这点出了掌握深厚的理论功底对当前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和现实迫切性。理论清醒才能熟练采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成长提高。
三、培塑正确政绩观的实现途径
1.立足党性教育,加大党性锻炼力度
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明确指出:党性教育要使党员干部“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这一要求凸显了党性锻炼永无止境,并且是随着党的自身建设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提升,也为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重要参照。担负干部培训教育的部门应充分运用好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党性锻炼融入青年干

部培训的具体措施。如课程设置中突出学员实践操作训练,利用感同身受触及学员灵魂,促党性有效提升。
2.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实践砺炼
《实践论》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只有践行才能创造真正的政绩,这也是党性锻炼的落脚点。实践过程中要把握好两点:一要以党性原则为标准做事。***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二要坚持群众观。紧紧依靠人民,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立足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政绩考核体系
组织部门考核评价年轻干部的标准,直接影响着其政绩观,因此一定要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发挥导向作用。衡量年轻干部政绩应全面,既要看“显绩”, 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要分辨清楚哪些是虚荣、虚功、虚名,是否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此方能帮助年轻干部行稳致远。
只有以严格的标准锤炼党性,用坚强的党性为培塑政绩观保驾护航,才能练就年轻干部的过硬本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党性与政绩观:内在关联及现实图景
徐国亮

【摘要】党性是政党固有的特性、本质属性,政绩就是为政之绩。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党性决定政绩观,政绩观是促进党性锻炼的重要因素,它们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且同向同行、交织互动,统一于为民造福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党性更加坚强,政绩观培塑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力。“知” 就是要知责、知理、知观;“情”就是要坚守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意” 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行”就是要崇尚实干,狠抓任务落实。
【关键词】青年干部党性政绩观为民造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干部的党性教育与政绩观培塑问题。

I

***总书记关于党性锻炼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从词频统计结果来看,“党性” 和“政绩”两个词仅在《***谈治国理政》中就分别出现了46次、17次,在2019年以来***总书记六次亲授中青班“开学第一课”的重要讲话新闻稿中分别出现了14次、20次。但较早将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使用是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直指根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当前,全面系统理解党性与政绩观的关系,深入思考青年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践理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党性与政绩观的内在关联
顾名思义,党性就是指政党固有的特性、本质属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但党性绝不是党的性质的简称,也就是说不能将党性简单

等同于党的性质。从指称的对象看,党的性质揭示的是政党作为政治组织的本真面目和内在规定性;而党性既可以指政党组织的性质,也可以考量党员个人的品性修养。从质与量的角度看,党的性质是对某个政党“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的追问和质性回答,明确了这个政党是“此党”而非“彼党”的根本差异所在,因而它没有高低、强弱之分;而党性则不同,它同时也是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使命任务等固有特性在党员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也因此党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行量化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党性坚强”“提高党性觉悟” “提升党性修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何谓政绩?早在201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就曾作过解释:“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政绩观就是从政者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树立和践行什么样的政绩、为谁树立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观点和看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党性和政绩观是形影相随、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同一性的角度看,党性和政绩观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以表达共同政治意愿、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为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这就决定了党性和政绩观之间所具有的最大类同性或相似性的特点、属性和趋势就是阶级性。早在1845年,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中批判德国“绝对的社会主义”时就指出:“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的理论没有党性、‘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显然,这里的“党性”就是指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性。1905年,列宁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一文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 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严格的党性则是使阶级斗争成为自觉的、明确的、有原则的斗争的条件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对共产党员的党性作出了明确界定:“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他还进一步说,“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党性”的一种表现,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同样

地,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政绩观”的本质,又可以发现它并不仅仅是对政绩“有没有”“大不大”等问题的看法,归根到底反映的是政绩“为了谁”“依靠谁”的深层次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政绩观无疑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也是它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或“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才是正确的,也才能切实赢得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对此,***总书记强调,“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也就从深层次揭示了坚强的党性和正确的政绩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人民性,映射着党员干部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
第二,从差异性的角度看,党性和政绩观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内,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则是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呈现或表现样态。青年干部的政治修养、思想觉悟、道德观念、法治素养等多重内在要素的总和就是党性,是“官之为官”的内容,是为官之本;而青年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过程中与履职尽责、创造业绩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态度、根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就是政绩观,是党性所呈现的能为人们所认知的外部客观表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内容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有什么样的党性,就必然会形成或者必然要求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一位青年干部为什么形成这样的政绩观而不是那样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只能由党性这一根本内容来说明。人们透过政绩观呈现的诸多表现形态, 经由思维等理性认识途径,可以揭开裹在政绩观身上的面纱,认清青年干部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等思想世界深层次的内核——党性。与此同时,被一定党性所决定的政绩观,又是促进或阻碍党性锻炼的巨大力量。当政绩观正确且适合党性锻炼时,它就能促进青年干部党性修养的提升;当政绩观错误或不适合党性教育时,它就会阻碍党性修养的加强。
第三,从统一性的角度看,党性和政绩观融渗于为民造福的实践中。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要革命地“改造世界”,要将自己的全部理论付诸实践。党性和政绩观绝不是空洞的口号、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际的行动,二者统一于为民造福的实践中。一方面

是因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因此, 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另一方面是因为为民造福是治国理政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政治觉悟、理想信念等内在党性力量的对象性展示,也是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得以呈现的创造过程。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认为,人民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本质和源泉。再坚强的党性也只能由人民的实践来锤炼和检验,再科学的政绩观也必须由人民的实践去解释和证实。正如***总书记所言:“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
二、党性与政绩观在新时代的现实图景
党性坚强、政绩观正确、政绩突出,是中国共产党为青年干部勾勒的理想化图景、指明的努力方向和提出的使命任务,自然也是真正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全面审视青年干部党性和政绩观在新时代的现实图景, 是更好引导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功立业的基本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的党性更加坚强,青年干部的政绩观培塑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这是对包括青年干部在内的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状况的总体评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广大青年干部勇当先锋、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敢打头阵,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实干彰显政治本色,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数百万青年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倾情付出、倾力奉献、任劳任怨、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最美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党群和干部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发展;在严重洪涝灾害的抗洪救灾过程中,广大青年干部率先垂范,积极投身第一线,让党旗始终在抗洪救灾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始终在战胜风险挑战中闪闪发光:这些无不生动诠释着广大青年干部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勇于斗争、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与此同时,青年干部的政绩观也有了很大变化,比如,摆脱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情结”,纠正了简单以GDP增长数字论英雄的观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变化得益于***总书记对培养青年干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指明了青年干部成为好干部的基本目标;得益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
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调査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等
法规制度的出台与实施;得益于我们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和果敢行动;得益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抗洪抢险等严峻斗争的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
与此同时,青年干部的党性和政绩观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某些领域, 表现在脱贫攻坚、城市建设、疫情防控等某些方面。比如: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方面,个别干部“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事事留痕,把‘痕迹’当‘政绩’”等。在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方面,“重县城建设轻农村发展、重区域开发轻贫困人口脱贫”,“重‘面子工程’,轻惠民实效”,“大搞‘政绩工程’,县城建设得富丽堂皇,而边远农村面貌依旧”,“追求短期政绩”, “消极等待政策”,“用纸面数字来展现所谓扶贫成效”等。在城市建设方面, 个别青年干部对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存在着“仅从短期政绩出发盲目造景偏向”。在2020年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总书记又对抗疫斗争中少数干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首畏尾,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等党性不强的表现给予了批评,并强调“决不能容忍!必须坚决纠正!”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在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运动式做法。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有的漠视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工作严重失职失责。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以上种种问题,无一不是党员干部党性不强、政绩观错位的现实反映。
三、加强党性锻炼,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践理路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与加强党性锻炼是同向同行、交织互动、协同推进的发展过程,也是青年干部不能回避且必须作出科学回答的终身课题。对此,

***总书记明确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身努力。” 引导青年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知”就是要知责、知理、知观,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前提条件。所谓知责,就是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职责,牢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2014年1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始终自觉“做到忠诚于组织, 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知责更要担责,青年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担当尽责,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因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所谓知理,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通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特别要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总书记强调:“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因此,青年干部要健康成长起来,就必须舍得花精力, 坚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深入思考、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在知理、明理、讲理、信理、用理中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所谓知观,就是要全面认识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谈到干部的政绩考核问题时就明确指出,要“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这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政绩观是点与面、显与潜、动与静、质与量辩证统一的多维综合体。点与面就是要突出改善民生、生态保护等重点考核指标,但也要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各领域全面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显与潜就是既要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实绩,又要兼顾打基础、利长远的隐形成绩;动与静就是说政绩具有动态性、相对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政绩考核时既要注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质与量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绝不能盲目攀比。

第二,“情”就是要坚守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内生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并在全国发出了“人民万岁”的历史最强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也充分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只有尊重人民才能赢得历史主动,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在新时代,***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青年干部坚守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年干部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困难诉求记在心里,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化为创造政绩的强劲动力,才能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才能真正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政绩。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总书记指出:“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他强调年轻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反过来讲,青年干部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人民性,就是丧失了党性,就不能称其为党的干部,也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而且有损害党的形象、滋生腐败现象蔓延的巨大危险。
第三,“意”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关键所在。讲不讲党性、党性强不强、政绩观正确与否有很多考量因素和评价指标,其中最为重要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进程中,理想信念无论是对于政党组织还是党员个人,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政党有了浸透于组织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奋力向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开辟未来的深刻而持久的强大力量;一名干部有了深植于内心的理想信念,就有了难于移易、不屈不挠、坚贞不渝、自信自强的政治定力和走稳、走远的无畏勇气。也因此,我们党常常喜欢用“钙”“立党兴党之基”“安身立命之本”“精神支柱”“政治灵魂”等词语来描述理想信念的极

端重要性。青年干部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依靠力量,担负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理应坚定理想信念,而且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对此,***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年轻干部接好班, 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和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青年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磨砺斗争意志,在斗争中锤炼党性,在斗争中创造政绩。相反,在挫折面前畏缩不前,遇到困难时就打退堂鼓,都是党性不强的表现,自然也不会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
第四,“行”就是要崇尚实干,狠抓任务落实,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实实在在的“行”是衡量青年干部党性坚强和政绩观正确的实践尺度,主要体现在贯彻落实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年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毫不动摇、百折不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打任何折扣,不耍任何小聪明,不搞任何小动作”,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还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善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落实方案,在重要任务、关键环节、落实情况等方面要亲自挂帅出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将一切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另一方面,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只有全面、深入、细致调查,才能为作决策、出实招提供可信度较高的现实依据。调查就是要察真情、摸真底、听真话,因此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一丝一毫的虚假,更不能搞“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而要用看问题的眼力、走基层的脚力、汇民声的听力、出实招的脑力“身入”基层,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研究就是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对调研得来的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给出解决问题的恰当理路。只有这样,才能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真政绩。

调查报告:当前年轻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2022)
人民智库

政绩观是党政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直接反映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能否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关乎事业发展方向与成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多次强调,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围绕创造什么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衡量政绩、如何激励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明确提出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期待与要求。迈入新阶段新征程,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带头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为了解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整体情况与潜在问题,人民智库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584份,其中干部样本1803份。在干部样本中, 48.59%的受访者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28.95%的受访者就职于党政机关,30.23%就职于事业单位,40.82%就职于国有企业;职务层次上,37.22% 为科员及以下,25.9%为乡科级,27.90%为县处级,8.98%为厅局级;工作年限上,55.85%为10年以下,39.49%为10—20年,4.66%为20年以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受访者比例约为3:4:2:1。
一、“为民服务”“敢于担当”“勤政务实”是当前阶段年轻干部政绩观最鲜明的底色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经验交流。***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的实际感受、切身需求、长远利益是党政领导干部业绩实不实、好不好的重要评判标准。
当被问及“您认为党政领导干部应该树立并坚持怎样的政绩观”时,69.11% 的受访者选择了“为民服务”,68.22%的受访者选择了“敢于担当”,65.50% 的受访者选择了“勤政务实”。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

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有超六成的受访者选择了“信念坚定”(64.73%)、“个人干净”(63.89%)、“清正廉洁”(63.78%) 和“对党忠诚”(61.34%),超五成受访者选择了“实事求是”(59.46%)和“坚持原则”(56.63%),反映出党政领导干部普遍具有守住守牢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亲情关的自重自省。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已大部分具有上述政绩观(认同度8.29分,满分10分)。从分数的区间分布来看,91.35%的受访者评价高于6分(含),71.27%的受访者评价高于8分(含)。从不同受访者群体的选择情况来看,政治面貌为党员(8.63分)、就职于党政机关(8.42分)、职务层级为科员及以下(8.65分)、工作地点在直辖市(8.82分)或省会城市(8.30 分)的受访者评价结果高于同类型其他受访者。
二、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最应该在“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方面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能否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但关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改革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慕虚荣、图虚名、务虚功,作秀、取宠、讨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无益于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只有统筹好“当务之急”和“长期任务”,既做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立长远的好事, 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才能善作善成,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当被问及“分析当前阶段形势与任务,您认为党政领导干部最需要在哪些方面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时:73.60%的受访者选择了“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68.89%的受访者选择了“促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对领导干部的“三农”工作本领提出了更高、

更紧迫的要求;68.66%的受访者选择了“抓创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党政干部要发挥好政府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中的统筹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把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发展上;67.78%的受访者选择了“惠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因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 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成为党政干部谋发展的根本目的;67.39%的受访者选择了“优治理,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政干部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63.56%的受访者选择了“促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党政干部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特别是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58.90% 的受访者选择了“强党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党政干部就丧失了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行动基础;58.29%的受访者选择了“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是显绩,保护是潜绩,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应该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此外还有41.15% 的受访者选择了“保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概而言之,促进实现“十四五”时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需要引导各级党政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调查结果显示,与“不敢为”和“不能为”相比,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应更关注“不愿为”和“不想为”的问题
党政领导干部“乱作为”“假作为”“不担当”“不作为”是党治国理政需着力解决的现实矛盾问题。其中,“乱作为”“假作为”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任性用权,反映了一段时间里部分党政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拒腐防变底线失守,“只讲功利不讲理想、只讲私欲不讲信仰”的现象;“不担当”“不作为”是懒政怠政、浪费资源,反映了干部队伍中能力不足、“本领恐慌”, 积极性和精气神不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干部“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履职用权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更强,习惯了在“严” 的环境下工作生活。与之相对,有些干部却出现了“廉而不为”“为官不为”

“少干活、少担责、少犯错”“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动辄将矛盾问题转移上交的担当意识弱化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与“不敢为”和“不能为”相比,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应更注意“庸官”“懒官”,关注和解决“不愿为”“不想为” 的问题。当受访者被问及“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您认为最应该关注哪个层面的问题”时:68.50%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愿为’,优秀‘轮流转’奖励‘排排坐’”;61.51%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想为’,心态作风‘慵懒散慢虚浮粗’”;
54.46%的受访者选择了“‘不会为’,才疏学浅、素质平庸、能力欠缺”;
%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敢为’,缺少‘试错容错纠错’”空间。
党政干部是否“不愿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监督管理、激励关爱机制是否具有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的导向问题。
四、用好干部考核评价“度量衡”和“指挥棒”,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
政绩考核是衡量党政领导干部施政绩效的重要尺度,考核结果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2020年11月,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通知》,督促激励领导干部从政治高度深刻理解政绩内涵,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牢记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从综合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来看,用好干部考核评价“度量衡”和“指挥棒”, 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准确依据,进而激励干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干事创业,展现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首先,要明确正确政绩观的内涵和标准。党政干部创造政绩、考核政绩应统筹处理好潜绩和显绩、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综合运用好考人和考事、定量和定性、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内部考核和群众监督、单项考核和综合评价、材料考核和实地核查等方式方法, 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把抓好党建、为民造福、降耗减排等方面都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其次,应完善奖惩结合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对待干部在改革创新工作中的失误错误,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适合创新创业、干事担当的良好生态。结合前述调查结

果中干部“不愿为”“不想为”的问题,在落实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时,一方面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各级权责范围,为真正敢担责、敢创新的干部卸下包袱,破解“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困局;另一方面要防止吃政绩“大锅饭”,避免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让有作为、有成绩、有贡献的干部获得应有的物质奖励、荣誉奖励、提拔晋升机会。最后, 要进行因岗因人分类施策精准考核。数据结果显示,干部“不愿为”“不想为” 的问题因干部个人就职单位、工作年限、职务层级等因素的差异而程度不同, 因此干部绩效考核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不同部门职能、不同岗位职责,结合发展重点、任务分工,精准设置考核重点,进行分级分类考核,如实反映干部本人分工负责的相关任务的推进完成情况。

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许乐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给年轻干部们提出新的重要要求。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和格局境界。如果对“什么是正确政绩观”这一问题回答得不科学、有偏差,“追求政绩”的实践就必然盲目抓瞎——可能GDP上去了,收入分配差距却拉大了;“金山银山”到手了,“绿水青山”却消失了
观念决定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对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尤其在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后,一大批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 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一、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2年6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召开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动员大会,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会上的一段讲话视频迅速“刷屏”网络:“你说我们的老百姓,哪一个是早上一醒来就关心湖州的GDP有多少?大家只是关心自己腰包鼓不鼓、交通堵不堵、医院挂号难不难、小孩成绩好不好,这些都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因素。”
“政绩观是有关什么是政绩、如何做出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总观点,追求怎样的政绩观,就会有怎样的工作作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象明看来,正确政绩观,就是要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
正如2022年4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所指出的:“多为群众谋福祉, 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对此,***总书记一语道明:“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显然,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为人民办好事实事,“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而判断政绩好不好,最重要的一点

还是“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名声和口碑。当人们看到一棵棵高大的泡桐树,就不禁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看到一丛丛茂密的木麻黄,就不由想起“最美奋斗者”谷文昌;看到一山山葱茏的林海,就不觉想起“草帽书记”杨善洲 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以忘我的付出为群众谋福祉,把实打实的政绩印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二、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在正定》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往事: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的***找到时任县长程宝怀,问道:“‘好县’的标准是什么?”程宝怀谈道,正定县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三角村是先进典型。
***听后笑着说:“你刚才说到的学大寨先进的三角村,亩产过千斤, 可农民还吃不饱,他们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干吃,回来交征购。”他还说,正定为了交“征购”,年年扩大粮食面积,压缩经济作物面积,结果粮食交得越多, 群众收入就越低,“正定县实际上是个‘高产穷县’”。
***同志深刻指出,是不是“好县”,应该以综合指标来衡量。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正定县每年粮食征购核减到4800万斤。这一减,可不得了,正定县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一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从148元涨到400 多元。
显然,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体现全面发展。
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党的主要任务和政绩内涵也就不同。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
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民生指标、生态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状况,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过程,既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总书记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何种政绩的问题,也明确了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创造政绩的着力点。

三、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
***总书记强调:“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前不久,河南省倡导的“五比五不比”作风导向持续引发公众关注。通过网上流传的会议视频不难发现,务实的会风让人眼前一亮——发言人员不谈成绩,上来就讲怎么看、怎么干,没有虚浮客套,全是干货。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全国各地各部门都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引导党员干部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在正确政绩观的引导下,迎来送往少了,“沉下去”察民情、惠民生的多了;在手机上“盯群”“爬楼”的少了,奔一线办实事、抓落实的时间多了
“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 ***总书记紧盯求真务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成为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遵循。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樵夫”廖俊波“背石上山”,苦干实干,留下了“政和质量”“俊波速度” 的佳话;孔繁森在雪域高原跋涉数万公里,矢志不渝地摸索发展之策;石光银与荒沙碱滩抗争40年,竭尽全力寻找致富之方 榜样的力量昭示着我们:唯有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方能开辟发展坦途。
“要善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落实方案,在重要任务、关键环节、落实情况等方面,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出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将一切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国亮认为,崇尚实干、狠抓任务落实,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
把蓝图变为现实,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坚守为民初心,正确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真正树立“好样子”、拆除“花架子”、不留“烂摊子”,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诉求、新期盼。

践行正确政绩观守好民心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少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民造福,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之义,是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根在为民情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6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