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忧患意识的例子,中国忧患意识的例子有哪些

穆彰阿失宠,文武百官都看得出来,新皇帝对这位前朝重臣心有芥蒂。

咸丰不喜欢穆彰阿,不管他的反感中纠缠着怎样的个人恩怨,主导意识总与国事相关。

穆彰阿掌领军机15年。

道光爷在位的30载,后面一半时间都对穆彰阿言听计从。

那是一个怎样的15年呢?国运衰颓,外国入侵,中国战败,割地赔款。

就在这段时间里,不仅素来以征服者而自豪的满人弯曲了双膝,中华帝国的各个民族都跟着统治者一族铭刻下了永难忘怀的国耻。

道光爷生前不聋也不瞎。

但他对于自己治理的这个国家。

并无多少忧患意识,就像一个又聋又瞎的皇帝。

既然他最信任的大臣是穆彰阿,那么不仅是咸丰,任何一个国民都有理由相信,正是这个穆彰阿,把道光爷变成了一个耳目不聪的残疾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在道光22年结束,那时易主只有11岁。然而这个年龄的小皇子已经能够从宫廷沮丧的气氛中体味战败的羞耻。

奕詝,直到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也没能搞清楚父皇在道光20年开始的那场战争中遭到惨败的全部原因。

但他单凭着皇族的直觉,至少也能了解战败的症结所在。

一度骑在马背上打天下的鞑靼民族,已经丢失了尚武的传统。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全体中国人的耻辱,但谁都知道,更应该为这次战争的结果羞赧汗颜的,是统治中国的满人。

尤其是号称八旗铁军的满人军队。

17世纪的人类世界,马背上的民族是强者。

那时候没有一种武力能够对抗强悍的骑兵。

汉人直到今天也没有忘记,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武力。

满人靠着铁骑的践踏,从软弱的明朝皇帝手中夺得了统治中国的天命。

从17世纪中叶到道光爷去世为止,200多年过去了。

按照强者自己的说法,清朝的列祖列宗创业垂统,文德武功超1000股。

说到底,他们懂得武力征服是硬道理。

远的不说,只说嘉庆年间三省剿匪作乱,不是也被他们镇压下去了吗?

西南省份很快恢复了安定的局面。

中土人民安居乐业,半个世纪倒扣不做。

虽然边壁偶有骚动,也会被朝廷的武力打压下去。

但是,自从嘉庆皇帝那一次炫耀武功之后,进入道光一朝,北京的统治者发现他们讲不起这个硬道理了。

他们失去了发言的本钱。

大清的武力已在中土文化和太平盛世的荣华富贵终剥蚀消退。

100多年的一统江山,大清的大业传给了道光

要说道光爷是爱新觉罗一族的不肖子孙,咸丰连想都不敢想。

父皇选择了他来继承大统,他感激不尽呢。

何况父皇一生恪守儒家的做人标准,以身作则,个人修养无可挑剔。

的确,从咸丰的父亲道光爷身上,用儒学的标准来审视,你也许找不出什么缺点,尤其是他的私生活,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

他以节俭著称于史,连他的御衣裳都能找到补丁。

看到这个皇帝,你会由衷地赞叹,他就是儒家生活方式的典范。

道光爷处理国事,也是严格遵循孔圣人的教诲,他主张以和为贵,倡导和谐宁静,希望臣民们能和他一起实现安定团结的美好愿望。

如此一位好皇帝,怎么会给儿子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

他的教训是否值得后人吸取呢?

道光爷的简朴为什么只是一个人的廉洁?他为什么未能约束文武百官,起不到垂范下属的作用呢?

一个小故事就能反映出道光朝的怪现象。

一个好皇帝如何生活在贪官污吏的包围之中?

道光爷放弃山珍海味,追求民间的小吃,他叫太监从宫外给他买来油炸果子,吃得有滋有味。

有一天,他为了检验一下节俭的成果,去内务府查账,看看一个油炸果子究竟要花多少钱?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那一份小吃,太监竟然报销了三十两银子。

道光爷被雷到了,这下他才知道,按照自己制定的伙食标准,他这个皇帝连民间的小吃也消费不起。他只能叹息。官场作弊实在防不胜防,连皇上的简朴也会变成下属贪墨的机会。他没有惩罚那个无耻的太监,因为他心肠太好,奉行批。

批评教育治病救人的原则,不会把犯错误的尘土一棍子打死。

这就是道光王朝的侧面写照,虽然滑稽而夸张,却刻画得入骨三分。

大清帝国权力的宝塔尖上,坐着一位省吃俭用、不是铺张的皇帝,他脚下却是一大群贪婪聚敛、奢华淫逸的各级官僚。

这样一幅对比鲜明的漫画,就是那时中国的现实。

道光也打造出来的和谐,只是一种表面的宁静。

官场中既会谈论社会矛盾,下级向上级隐瞒群体性事件,官场内部也是和气一团,皇帝不喜欢臣子们互相揭发和攻讦。

诏狱臣民相安无事,互不得罪。

官官相护,构建了一个嘻嘻哈哈的权力圈。

官员们没有丝毫开拓精神,热衷于中饱私囊,巧取豪夺,不顾百姓疾苦。

读书人最先于八股追逐功名,睁着眼睛说瞎话,讴歌所谓的太平盛世。

道光爷和他宠幸的穆彰阿大玩柔术,加速了衰败的进程。

放弃武力,漠视国防,疏忽治安,这是道光爷致命的弱点。

他违背了祖宗靠武力一统江山的成功传统。他害怕血腥,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对内对外息事宁人。

为了宁静,他听不得全国各地上报的治安事件,也不愿采取措施消除社会隐患。

宁愿做一只把头藏在沙堆里的鸵鸟。

他造就了一种强制的安宁。他不愿意继续鸦片战争,不惜向英国人求和,受命满人首席大臣穆彰阿主持签订五口通商条约。

鸦片战争?

中英双方打的是鸦片战争,征战的焦点是允不允许把鸦片输入中国,允不允许中国成为吸食鸦片的超级大国。

鸦片危害甚大,世人家喻户晓,道光爷不可能不知道林则徐焚进鸦片,朝廷一片忠心,道光爷也不可能不知情。可是宠臣穆张阿抓住了他怕打仗的软肋,危言耸听,夸大战争的恶果。他还说,一定要惩罚好斗的林则徐,才能令英国人甘心。

道光爷害怕了,为了息事宁人,他顺从了穆彰阿的意思。

道光爷不会没有接受过满人透过刀光剑影树立威信的传统教育。

他在做出屈辱的投降决定时,确实也经历过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

那是道光22年,西历1842年。

大学士王鼎刚从河东查勘水灾回京,听说要跟英国人签订合议条约,痛哭流涕,极力反对,还拼死为林则徐美言,恳求道光爷收回成命。

他向林则徐拍过胸脯。

皇上误会林公了,王某回到京城,一定设法消除皇上的误会,林公或许用不着去新疆了。

可是他斗不过穆彰阿那帮宠臣,无法兑现对林则徐的承诺。

王鼎和穆彰阿同在军机上行走,他恨透了这位同僚,见一次就大骂一次,声色俱厉。

穆彰阿总是微微一笑,悄悄躲开。

有一次。

两人同时被皇上召见,王鼎在皇上跟前一点也不发怵,仍然厉声责骂。

穆彰阿,你就是当朝的秦桧严嵩啊。

穆彰阿装成弱势,偷看皇上一眼,也不吱声。

道光爷呵呵一笑,对王鼎说,你喝高了,来人呐。

把他扶下去。省得他在这里胡言乱语。

王鼎是个硬骨头,就是不下道光爷给他的台阶,第二天上朝,照样说一些逆耳忠言。

道光爷耐不住性子了,拂袖而起,王鼎一把扯住皇上的一句大喊。

林则徐,冤枉啊。

结果还是一样,道光爷又令人把他拉了下去。

王鼎回到家里,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决定效法古人,重演始于事件的故事,当天夜里上吊身亡。

当时江西新城人陈福恩军机处任张京,相当于军事委员会参谋,为人机警,最得穆彰阿的宠任。

王鼎死后第二天,他就扮演了一个令人痛恨的角色。

第二天早朝时,军机大臣都到了,单缺一个王鼎。

陈福恩知道王鼎为什么没来,连忙出宫朝王鼎家里赶去。

可想而知,王大臣自杀了,家里已经乱成一锅粥。

尸体悬在梁上,尚未解下,家人恪守王法,但凡大臣自缢,必须奏闻朝廷,派人前来检验,然后才能解下。

陈福恩一到,便做了一件知法犯法的事情,令王家人将尸体解下。他走上前去,在死者衣袋中一阵搜索,找到了王鼎临死写下的遗书。

这份绝命之作的核心就是弹劾穆彰阿保荐林则徐。

陈福恩对王鼎的儿子说。

容颜大怒,不愿再听这些胡言乱语。

如果把这份遗书呈上去,令尊只怕连抚恤都得不到了,而你们做子女的,这一辈子别想翻身。

你现在是翰林院的编修,如果还想在朝中为官,不如把这份遗书毁掉,不要上奏。

我担保皇上会给令尊优厚的抚恤。

你们好好想一想吧。

话刚说到这里,张福赶来了,他是穆彰阿最亲厚的门生,和死者同为陕西蒲城的老乡,所以他的到来,情理上讲的过去。

表面上看,他是为吊念同乡而来,实质上,他也是为了老师穆彰阿来做说客。

同乡情谊是幌子,政治目的是真意。

张福一来,就为陈福恩帮腔,劝死者亲属隐瞒死者的临终遗愿。

陈、章二人口才不俗,洗脑成功。

陈福恩起草了一份假遗书,然后上报朝廷。

王鼎暴病身亡。

皇上听到王大臣的死讯,倒是深为正道,批准了规格颇高的丧仪,令常郡王送去查酒祭奠,对死者进赠太子太保,入寺贤良。

三个孙儿都等到成年时带领引荐。

那份真正的遗书,被陈福恩拢在袖子里,带到军机处,交给穆彰阿。

穆宰相大喜,于是大力提拔陈福恩,不出十年就把他抬举为兵部尚书、军机大臣。

张福也在几年间从翰林跻身于大臣之列,王鼎的儿子却被这二人害的不轻。

由于他没有成全父亲的遗志,王鼎的门生和蒲城同乡都将他列入黑名单,他自己也愧恨终生,不再为官。

王鼎自尽一案,传闻有不同的版本。

有人说,王鼎反对五口通商,并非针对穆彰阿本人。

那么,陈福恩掩盖真相,也许就不是为了邀功请赏,张福当同附和,也就只是为了支持恩师的主张,维护恩师的尊严了。

但不论是为了什么,掩盖真相总不是光明磊落的行为,说是污点一点也不过分。

王鼎死后,齐俊早也力争不与英国讲和,但他在军机中为后晋大臣,而且是个汉人,没有决定权,小胳膊拧不过穆彰阿的大腿。

中英双方定下了在白门议和的意向。

那一天,道光爷退朝,背着两手在偏殿里走来走去。

整整一天一夜没有歇息。

那是只听到皇上一声声叹息才进入正殿,用朱笔写了一份上谕,严密封存。

那一夜,思想斗争的结果是。

道光爷决定用大把的银子向入侵者购买苟且的安宁。

那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

一向省吃俭用的道光爷,居然狠得下心来。

两千七百万两白银呢,相当于清廷一年财政收入的30%,他也在所不惜。

除此以外,他还割让土地,允许英国人开埠通商,并且让鸦片流毒全国。

上谕写好之后,天还没亮,宫门还未开启。

道光吩咐内侍,把这道上谕送去枢密处,只能交给穆彰阿,不能让齐俊早知道。

这份上谕,就是授权各位谈判大臣在合约上画押的亭记。

鸦片战争的失败,清廷的合议,动摇了臣民们对这个天朝大国的信心。

鸦片的流毒,吏志的腐朽,军力的衰颓,民心的悖逆,灾害的摧残,形成强大的合力,挑战新皇帝易主的统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808.html